为什么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发动的进攻作战并不能称之为“进攻路线”?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1-01
浏览次数:1860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在1931年11月发起进攻作战,至1932年6月,先后取得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等四次战役的重大胜利。但是这段时期的进攻作战不能称之为“进攻路线”。
红四方面军的四次战役,是以张国焘为书记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积极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的情况下进行的。其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是主张实行“进攻策略”或者叫做“进攻路线”。可以说“进攻策略”是一种错误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方针。1931年9月20日,王明冒险主义统治中共中央,作了《由于工农红军冲破第三次“围剿”及革命危机逐渐成熟而产生的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认为中国革命已经出现了“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前途”,提出“在政治军事顺利的条件下,取得一两个中心的或次要的城市”。9月22日,鄂豫皖中央分局作出决定:“采取进攻策略……在敌人布置三次‘围剿’不曾完全妥当前,就使红军南下进攻敌人,打破三次‘围剿’,占领一、二中心城市”。1932年1月9日,《中央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进一步认为目前党的任务是:“为扩大苏区、为将几个苏区联系成整个一片的苏区而斗争,为占领几个中心城市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而斗争”。可以看出,“进攻策略”就是要红军实行冒险的进攻,夺取中心城市,以实现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这种方针否认敌强我弱的形势,否认“围剿”与反“围剿”的长期反复,完全是一种“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方针。
但是红四方面军四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并不是完全在这种错误的“左”倾军事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当然也不能称这种进攻作战为“进攻策略”。在一定条件下,红军采取进攻作战的形式,主动出击敌人,同“进攻策略”是两回事,四次战役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也是由于战略指导上没有采取“进攻策略”,而采取积极防御的结果。以徐向前为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总部,从鄂豫皖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正确估计敌我力量对比,趁敌人分散防守的有利时机,依托根据地向外发展,积极主动地组织进攻作战,集中红军主力,各个击破和歼灭敌人,没有去攻占敌人控制的中心城市,在进攻中避免了冒险主义,说明没有执行“进攻策略”。相反,四次战役的胜利,正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进攻策略”的结果。
在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遭到失败后,紧接着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全国人民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强烈不满,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蒋介石曾一度被迫下野,致使他对鄂豫皖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的部署未能完成。红四方面军适时开展进攻作战,打击削弱敌人,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连续取得四次战役的重大胜利,也制造了打破敌人第四次“围剿”的条件。
1931年11月至1932年6月,红四方面军所取得的重大胜利是采用积极防御战略的结果,这种进攻作战不能称之为“进攻路线”。实践证明,“进攻策略”是一种错误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方针,不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特点。